老哥俱乐部

中国建设报特别策划 || 吴强华:从疫情防控纵观城市治理的变化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21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域全力战“疫”,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中国建设报》特约请数字政通董事长吴强华围绕科技智慧专题撰文,总结交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疫情防控的应对策略、经验做法,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深刻反思我国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信息化科技支撑方式配套城市治理,将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城市治理体系中,实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

优化空间治理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适应我国国情的战略路线,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我国一直坚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体形态和以优势地区、中心城市为重点的总体方向,这种聚集型城市群落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效是举世瞩目的,但导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快速传播风险明显增高。

传染病暴发的核心在于病毒的传染力度、人口聚集程度与扩散速度。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群规模大、扩散速度快,除病毒传染力强外,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聚程度大幅度提高、现代化交通带来的人口扩散速度提升等,也给防疫决策者和城市居民留下的作出研判分析与采取应变措施的回转余地非常小。空间上的隔离是抑制、阻断病毒扩散传播的根本措施、有效手段和首要任务。未来,为了更好应对重大疫情和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群落和空间治理布局要打破“中心—外围”的空间形态,形成网络化和多种心的空间格局。

为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可以通过空间结构优化的“一张图”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宏观上在空间布局上精准把控各地特大城市、大城市、卫星城市、现代化村镇(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和城市治理体系。

通过城市空间治理“一张图”应用,以管理者视角在满足人口、交通等要素向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圈(群落)汇聚的同时,合理有效调整和规划特大城市、大城市、卫星城市、现代化村镇(特色小镇)空间结构,作出既有利于城市高速发展要素的汇聚,又有利于未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长远布局。这样,在发生类似疫情时就可以在相对小的空间内进行隔离,使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

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矛盾体现在城市治理落后于城市发展,在本次疫情中体现为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的治理结构和以人为核心的传播途径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现行的科层制城市治理模式过分强调专业化、协调手段单一、行为约束僵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市民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问题矛盾纠葛在一起,科层治理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走向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治理,将是城市发展历史的必然趋势。

如何应对社会结构的转变,建立有效的社会治理组织网络体系,及时感知百姓诉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如北京市委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打通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形成行之有效的做法。通过基层街乡有关部门协调统筹,减轻下辖村居纷繁复杂的任务和工作,确保下辖社区能够有充足的力量来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同时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重点工程,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的社区应用。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基层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基层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新基建”带动服务转型及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正在有序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无疑将为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新基建”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以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为支撑,旨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就城镇化来讲,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完善医疗、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从而走向深度内涵的城镇化发展阶段。

“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城市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为此,既要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圈(群落)作为发展的最重要载体,也要高度重视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不仅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有效政策手段,更是中美贸易摩擦下大国竞争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杀手锏。

前沿技术助推治理能力及数字化产业齐发展

此次战“疫”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网格防疫有效压实数据报送,到防控“一张图”可视化有序复工复产;从地图大数据预测人流趋势,到同程人员查询;从智能外呼平台助力社区筛查,到口罩预约和智能问诊等,新技术的运用为全力遏制疫情传播扩散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城市和社区的隔离措施,使得“宅”在家里的居民在线频次高、时间长,医、行、衣、食、购、学等领域信息平台访问量暴增,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一些新兴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宅在家里的居民对于线上线下打通融合的团购平台已经习以为常,社会对网络的依赖度前所未有。

此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作为城市治理的细胞单元和力量对接点,居民社区、小区等基层组织依托网格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三微一端”等互动平台成为了社会治理中敏捷高效的信息渠道,基层党员、志愿者等各类组织补充了城市治理体系,承担了部分社会治理责任。这些在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城市新型智慧治理范式与经验,将对未来城市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一些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为不少新产业创造了发展契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5G通信、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一定会“转危为机”、快速发展,对占据核心位置的城市治理,特别是对于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吴强华,上海泉工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教授级高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专家组成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专家指导工作组成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标准编写组主要成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编写组主要成员。


长期致力于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工作,对网格化模式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综合执法、市政监管、环卫监管、城市大脑等领域的管理创新具有资深的独创性研究,主持承担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北京市共10余个重大科技专项。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扫描关注数字政通官方微信

京ICP备050407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899号 版权所有 2019 上海泉工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XML 地图